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医疗 > 桂林铁路枢纽变迁:山水秀甲天下 宾客乘“龙”入画

桂林铁路枢纽变迁:山水秀甲天下 宾客乘“龙”入画

时间:2022-08-26 22:23:33

作者:

人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导读:  桂林8月26日电 题:桂林铁路枢纽变迁:山水秀甲天下 宾客乘“龙”入画

  作者 欧惠兰 李育全 郑长贤

  8月23日至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和中国铁路南宁局

  桂林8月26日电 题:桂林铁路枢纽变迁:山水秀甲天下 宾客乘“龙”入画

  作者 欧惠兰 李育全 郑长贤

  8月23日至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和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发现最美铁路·纵览湘桂走廊”网络宣传活动,组织采访团走进广西桂林市,挖掘铁路助力桂林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故事。

  桂林自古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旅游胜地,而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2013年年底,衡柳高铁开通,2014年年底,贵广高铁开通,使桂林形成“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化高铁交通格局。高铁开通以来,最高年旅客发送量达1690万人次。

图为衡柳高铁线上动车驰骋。 李洪锐? 摄

图为衡柳高铁线上动车驰骋。 李洪锐 摄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黄燕说,高铁网络在桂林的织密成型,为桂林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便利交通先行条件,不仅开启了区域合作大门,推动了游客低碳出行,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高铁对推动桂林文旅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介绍,2022年,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在深圳、广州两地举办“乘高铁玩转桂柳贺”主题推介活动,激发了广东等地区游客到桂林旅游的热情,促进桂林旅游经济增长。

  目前,桂林每天开行的旅客列车351趟,其中动车组列车311趟,通达中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衡柳铁路、贵广高铁相继开通,桂林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形成“一市九站两高铁”的铁路交通格局,在广西率先实现与香港高铁的“一乘直达”。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013年的3584万人次跃升到2021年的1.2亿人次;旅游总消费从2013年的34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02亿元。

图为旅客首选高铁出行。 郑长贤? 摄

图为旅客首选高铁出行。 郑长贤 摄

  8月25日,采访团来到广西铁路康养有限公司探访。这里借高铁辐射效应东风,拓展康养产业链条,依托环境、交通和医疗等优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联合打造“医联体”,发展“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深受市场欢迎,道路越走越宽。

  兴安县地处“湘桂走廊”要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形式多元融合,每年都会吸引近700万游客前来游玩。兴安县境内有衡柳高铁和湘桂铁路经过,设兴安北站,动车与普速列车共用。

  兴安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何革灵介绍,兴安县目前已打出以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和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后续将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走过的线路为轴,以沿线重要遗址为点来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全力推动兴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将有力带动沿线的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在全县境内形成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新态势。

图为铁路“刘三姐·亲情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专人接送服务。 陈雨雨? 摄

图为铁路“刘三姐·亲情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专人接送服务。 陈雨雨 摄

  高铁开通后,铁路部门逐年增加停靠车次,来兴安重温红色历史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当地旅游、餐饮等行业红红火火,越来越多老百姓因此受益。高铁助力兴安县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2021年兴安“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高铁像一根纽带,将桂林境内及周边分散的景点串珠成链。旅客可以乘坐高铁“一站式”游玩,最大程度释放景区集群效应,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如何预防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如何预防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那么登革热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 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面瘫的症状

    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面瘫的症状

    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导致的疾病,也是一种面部表情肌肉运动障碍症,其典型症状为患者一侧,少见两侧面部表情僵硬,口轮匝肌、眼轮匝肌运动障碍,不能做正常的努嘴、吹气、喝水、吃饭、咀嚼、眨眼、皱眉等动作。那么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