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聚焦 > 专家:“秒睡”是病 患者需终生管理

专家:“秒睡”是病 患者需终生管理

时间:2025-03-21 14:15:36

作者:

人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患者 睡眠 夜间 医生 肢体 

导读:  上海3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上一秒还在说话、走路、吃饭,下一秒却突然陷入沉睡;情绪激动时全身瘫软,甚至被误认为“装病”……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真实日常

  上海3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上一秒还在说话、走路、吃饭,下一秒却突然陷入沉睡;情绪激动时全身瘫软,甚至被误认为“装病”……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真实日常。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张雯丽医生2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于患者而言,“秒睡”成为身体的强制指令,而患者不仅要对抗病痛,还要承受社会的误解与偏见。

  “你就是懒”“站着都能睡,太夸张了”……这些误解让许多患者陷入自责与孤立。事实上,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需求与意志力无关,而是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张雯丽医生强调:“这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大脑中调控觉醒和睡眠系统异常所致。”她介绍,在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发病高峰年龄普遍低于10岁,且男性患者比例约为女性的两倍。

张雯丽医生为患者检查。(彭倩 摄)

  “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幻觉与麻痹、夜间睡眠碎片化都是发作性睡病的核心典型症状。患者常合并肥胖、性早熟、焦虑抑郁、认知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张雯丽解释,即使夜间睡眠充足,患者白天仍频繁陷入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情绪激动时患者的肌肉会突然失控,轻则眼睑下垂,重则全身瘫软;夜间睡眠时,患者频繁觉醒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这位专家分享了一个病例,16岁的朱强(化名)已在“困意”中挣扎了6年:白天频繁陷入睡眠、情绪波动时肢体发软、夜间频繁惊醒伴随“鬼压床”般的麻痹感……这些症状让他成绩下滑、体重激增,甚至时有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出现。近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和多次小睡测试,他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张雯丽医生告诉记者,确诊发作性睡病需多维度证据支撑。除了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夜间睡眠脑电、呼吸、肢体动作等指标)和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评估日间入睡速度和睡眠结构),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食欲素水平检测、HLA基因筛查及脑影像学检查均为关键诊断手段。

  发作性睡病患者如何治疗?“目前,发作性睡病尚无根治方法,但规范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张雯丽医生说,患者需要终生管理。

  “患者需终身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高危活动。”张雯丽提醒,社会支持同样关键,“家人的理解、学校的合理作息安排,能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专家呼吁,公众需以科学视角看待发作性睡病患者群体。学校可为患者提供弹性作息,企业需避免将其安排至高危岗位,医疗机构应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助力实现早诊早治。(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通知对报名参选的平台及其运营主体提出六项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一)平台及其运营主体在互联网行业、慈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或一定代表性。(二)平台运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信用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系统中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未因违反慈善法被责令停止活动或受到行政处罚。平台运营主体是社会组织的,该社会组织近3..
  •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启动仪式第十四届茶博会以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为主旨,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体验活动”为核心,推进海峡两岸交流为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依托百度技术、链接和生态能力极力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云上茶博会”,推出“请到武夷来吃茶”茶旅融合体验系列活动,促进茶旅互动融合发展,实..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