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聚焦 > 本土科技助力“同步好眠” 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生活

本土科技助力“同步好眠” 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生活

时间:2025-03-21 22:41:32

作者:

人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创新 睡眠 科技 杭州 浙江省 

导读:  杭州3月21日电(郭天奇)“我们这些天天大脑高速运转的人,就怕失眠之后第二天头疼、萎靡不振影响工作,这个能缓解熬夜症状的‘黑科技’我就很感兴趣。”3月21日,在由中国新闻

  杭州3月21日电(郭天奇)“我们这些天天大脑高速运转的人,就怕失眠之后第二天头疼、萎靡不振影响工作,这个能缓解熬夜症状的‘黑科技’我就很感兴趣。”3月21日,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农工党浙江省委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5“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现场,程序员孙伟的注意被助眠展示区的一款智能睡眠管理一体机吸引。在新质生产力被着重提及的当下,“科技+助眠”为破解3亿国人睡眠难题提供了怎样的创新答案?

图为体验者体验智能安睡仪。王刚 摄

  《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至7.18小时。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不同代际人群睡眠困扰的类型差异较大。翻看社交平台,程序员、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更是被公认的失眠“重灾区”。

  “这款机器运用经皮眶上神经刺激技术(TSNS),结合独创的动态脉冲调控技术及仿人手太阳穴按摩,可助眠减压并该改善失眠后症状。”杭州思为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涛向孙伟介绍。

  实际上,如孙伟这样面临失眠困扰的人还有不少。在近期以“六小龙”出圈的创新之城杭州,科技不仅是城市飞速发展的“加速器”,更是造福民众生活的“密钥”。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充分发挥脑机接口优势,其展出的智能安睡仪可实时精准采集脑电波,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判定脑部神经状态,并提供千人千面的睡眠提升方案,临床研究证明90%的受试者睡得更快;杭州神踪科技联合浙江大学研发的多导睡眠监测仪可通过同步记录多个生理参数,帮助医生分析睡眠结构、呼吸功能、脑电活动等,是诊断睡眠相关疾病的“金标准”……

  由此可见,智能硬件、数字化管理与睡眠医疗领域的深度合作已经有了实打实的临床效果,“科技+助眠”产品早已成为不少失眠患者、压力人群的新选择。

  与此同时,传统疗法也在科技加持下焕发新光彩。在杭州海阁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工作人员廖乐尧捏起一张紫色圆形薄片,这张看似普通的薄片却能依靠满满的科技元素让传统穴位贴实现“变身”。“我们研发的透皮吸收剂助眠贴,能通过新型透皮机制,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至人体内,实现有效助眠。”廖乐尧说。

  “相较于口服用药,这个体外使用的助眠贴看上去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内部造成过多负担,对比传统穴位贴,这个又更方便。”现场体验者王欣心评价道。

  古代曾有气味可理气解郁、宁心安神的记载,步入现代生活,数字科技的进步更让“气味助眠”走向个性化、智能化。活动现场,体验者通过手机扫码,进入气味王国小程序,回答系统给出的睡眠相关问题,便获得了一份个人专属气味助眠方案,当智能香薰机喷出的安神香气缓缓进入在场体验者们的鼻腔,芳香疗愈也被更多人所了解。

  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在现场致辞中表示:“普及睡眠健康知识、倡导科学作息习惯迫在眉睫,一场关于睡眠的‘自我革命’正亟待全社会共同参与。”如今,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正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动能,让“与世界同步好眠”的愿景逐渐照进现实。

  (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通知对报名参选的平台及其运营主体提出六项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一)平台及其运营主体在互联网行业、慈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或一定代表性。(二)平台运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信用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系统中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未因违反慈善法被责令停止活动或受到行政处罚。平台运营主体是社会组织的,该社会组织近3..
  •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启动仪式第十四届茶博会以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为主旨,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体验活动”为核心,推进海峡两岸交流为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依托百度技术、链接和生态能力极力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云上茶博会”,推出“请到武夷来吃茶”茶旅融合体验系列活动,促进茶旅互动融合发展,实..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