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0 16:11:46
作者:
人气:
来源:新华网
3月16日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李莹厅内掌声雷动,青年女高音曹亚琼“美丽人声”独唱音乐会圆满落幕。这场以“聆听古典之声,绽放美丽人生”为主题的音乐盛宴,由旅意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栾峰教授担任艺术总监,钢琴家张佳林联袂呈现,通过16首精心编排的中西经典作品,构建起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展现古典艺术的永恒魅力与文化交融的深邃意境。
图为青年女高音曹亚琼“美丽人声”独唱音乐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作为意大利诺瓦拉歌剧院签约艺术家,女高音曹亚琼师从栾峰教授及波兰肖邦音乐大学、曼哈顿音乐学院等国际名师,参演多部经典歌剧,荣获香港国际青年艺术节一等奖,舞台足迹遍布全球。2025 年,女高音曹亚琼计划举办四场个人独唱音乐会,本场演出便是其中之一。
图为青年女高音曹亚琼“美丽人声”独唱音乐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音乐会上半场,女高音曹亚琼一袭黑裙,以西方歌剧选段开启艺术之旅:巴洛克大师亨德尔《让我痛哭吧》的悲怆诉说、贝利尼《多少次我向你恳求!》的绝美花腔、普契尼《漫步街上》的浪漫遐思,在精准音色转换间,将歌剧人物的命运浮沉徐徐铺展,让观众仿若置身西方歌剧舞台。
图为青年女高音曹亚琼“美丽人声”独唱音乐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场休息后,女高音曹亚琼身着红裙登场,引领观众走进中国艺术歌曲的诗意天地。她首先带来黄自的《花非花》,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作。女高音曹亚琼轻声吟唱,凭借细腻的嗓音,将“花非花,雾非雾”的朦胧美感和“夜半来,天明去”的转瞬即逝之感悠悠传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诗意场景,体悟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易逝。《我住长江头》响起,这首作品改编自宋代婉约派词人李之仪的同名诗词,其婉转的旋律寄托着千年相思,女高音曹亚琼用歌声传递出其中绵延的思念,让观众沉浸在这份深情之中。压轴曲目《送别》,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女高音曹亚琼采用中西交融的咏叹调处理方式,伴着悠扬的钢琴声唱出“长亭外,古道边”,清澈透亮的嗓音与哀而不伤、底蕴深沉的歌词、旋律相得益彰,使观众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含蓄之美和西方古典音乐独特的表现力。
音乐会的成功离不开栾峰教授的匠心独运。他认为古典音乐是时间沉淀的艺术,承载着不同民族和时代的精神。筹备音乐会时,他与女高音曹亚琼精心商定曲目,不仅逐曲打磨曲目的艺术表达,更在现场以生动导赏搭建理解桥梁。尽管部分曲目是女高音曹亚琼首次登台演唱,准备时间紧张,但栾峰教授对女高音曹亚琼的表现给予肯定,认为她对音乐理解深刻,融合中西古典音乐,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在谈到古典音乐的普及与传承时,栾峰教授强调,古典音乐虽为小众文化,但普及工作意义重大。从业者需保持良好心态,不受观众数量、掌声热烈程度等因素影响,全身心投入音乐,用音乐感染观众。他建议通过举办音乐会、讲座等活动,帮助观众了解和接触古典音乐,还可在音乐会前开展普及讲座,让观众提前了解作品,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之美。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的节目单十分用心,16 首曲目均附背景、歌词大意及作者介绍,兼具科普与预习功能。
图为青年女高音曹亚琼“美丽人声”独唱音乐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这场北大百年讲堂里的艺术对话,不仅证明了多元音乐的共生可能,更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为古典音乐在当代的传承探索出诗意路径。演出结束后一位青年观众表示,当《送别》旋律响起,她不禁共情流泪,这并非忧伤,而是对音乐之美的共鸣,“仿佛看见音乐架起的文化桥梁。”女高音曹亚琼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场北大百年讲堂的音乐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艺术魅力,影响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古典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宁静,“聆听古典之声,绽放美丽人生。”(记者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