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聚焦 > 深化气候认识 助推科学评估——中国以务实行动携手各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深化气候认识 助推科学评估——中国以务实行动携手各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时间:2025-02-26 10:53:01

作者:

人气:

来源:新华网

导读:  新华社杭州2月25日电 题:深化气候认识 助推科学评估——中国以务实行动携手各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新华社记者唐弢、郑可意  人类对气候变化并非一开始就看得很清

  新华社杭州2月25日电 题:深化气候认识 助推科学评估——中国以务实行动携手各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新华社记者唐弢、郑可意

  人类对气候变化并非一开始就看得很清楚,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认知过程。这期间,需要严谨的科学评估和有力的证据来说明。

  作为国际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平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月24日至28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第62次全会。来自130余个国家的IPCC成员国政府代表、有关观察员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IPCC已经完成了6个周期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先后发布了43份评估报告,目前正处在第7个评估周期。此次全会将重点审议第7个评估周期的三个工作组报告大纲和一个方法学报告大纲。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IPCC报告反映出人类对气候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化,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持续向前迈进,已成为不断加强和改善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科学基础。

  作为IPCC报告的积极贡献者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勤勉实践者,从IPCC建立之初,中国就在其组织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条来自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的曲线,清晰显示了30多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增长——这就是著名的“瓦里关曲线”。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建立了32个大气本底监测站,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站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设在亚欧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监测站。为了确保真实地记录全球大气本身的情况,该站值班人员坚守在荒无人烟处,获取的珍贵数据为IPCC等多项科学评估提供助力。

  除了数据支撑外,多年来,中国气象工作者参加了IPCC历次全会和主席团会议,阐述中国关于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基本立场。中国数百位科学家参与了IPCC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方法学报告的编写和评审,为科学、全面和客观评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中国气象局在气候变化科学应对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夯实和加强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监测能力,气候变化监测和检测归因等机理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研发、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成果,极大助力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说。

  在此次全会举办地浙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精细到了乡镇,突发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到50分钟。“浙江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影响提示、警戒提醒、精细预警、分级叫应、实况通报’的全链条、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业务流程。”浙江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罗玲说。如今,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和递进式气象服务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中国气象局局长、IPCC中国首席代表陈振林表示,在IPCC持续深化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进程的带动下,中国愿同各方广泛合作,共同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风险挑战,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通知对报名参选的平台及其运营主体提出六项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一)平台及其运营主体在互联网行业、慈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或一定代表性。(二)平台运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信用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系统中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未因违反慈善法被责令停止活动或受到行政处罚。平台运营主体是社会组织的,该社会组织近3..
  •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启动仪式第十四届茶博会以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为主旨,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体验活动”为核心,推进海峡两岸交流为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依托百度技术、链接和生态能力极力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云上茶博会”,推出“请到武夷来吃茶”茶旅融合体验系列活动,促进茶旅互动融合发展,实..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