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4 17:07:53
作者:
人气:
来源:新华网
11月12日,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薪火十年,益心同行——赓续白求恩精神暨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医疗、公益、企业、媒体等领域的近150人到场,共同回顾基金会十年公益历程,探讨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展望医疗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十年耕耘:公益薪火燃亮万千生命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党工委常务副书记伊大海在致辞中表示,白求恩医学部与基金会血脉相连,白求恩精神是联结双方最坚实的精神桥梁。基金会连续19年资助白求恩医学部学子,累计发放奖助学金103万元,惠及490名品学兼优的学子,不仅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困难,更将白求恩精神的种子深植于心,激励医学后辈深耕专业、服务人民。
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严松彪回顾了基金会从基金管理委员会发展为全国性公益组织的历程。他强调,白求恩精神是跨越国界与时代的精神财富,校友会将与基金会继续携手,拓展公益新路径,服务人民健康。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樊燕荣在致辞中总结道,十年间,基金会从初创走向系统化、规模化,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受益人群超5600万人次。“这些数字是白求恩精神的生动实践。”她表示,未来基金会将继续以白求恩精神为内核,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思想碰撞:医疗慈善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
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创始院长王振耀深入解读了“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医疗慈善的使命。他指出,“善经济”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基金会应联合专业力量,推动医疗慈善与公共卫生、社会服务深度融合。
神经外科专家吴中学教授以《与白求恩“相遇”——我人生中的几件幸事》为题,动情回顾白求恩精神对他五十载从医生涯的深刻影响。“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白求恩那样的好医生,培养一代代白求恩传人。”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全国,许多人已成为医德高尚的学科带头人。
北京市扶贫济困领域基金会第二联合党委书记孙志伟在题为《白求恩精神的时代意义》演讲中指出,公益的“利他性”与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高度契合,白求恩精神应继续发扬光大。
精神传承:艺术与使命交织的致敬时刻
活动通过诗朗诵《薪火相传》、白求恩墨宝题赠、纪念雕像捐赠等环节,展现白求恩精神的永恒魅力。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员工朗诵的“一位异国的医生,一盏摇曳的马灯……点燃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特别设置了的致敬环节,通过“薪火·仁心”“薪火·奉献”“薪火·同行”“薪火·传播”四个篇章,向十年来为基金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爱心企业、合作伙伴和新闻媒体代表致敬。活动现场,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静发布了基金会全新品牌标识,象征新十年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承诺。
活动最后,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陈天平发布《弘扬白求恩精神 推动医学人文关怀行动倡议书》,提出四项倡议:弘扬白求恩精神,做有温度的医者;共建公益生态,提升服务效能;倡导慈善文化,营造尊医重卫氛围;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助力“健康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